河南开封新闻网

医疗“黑科技”闪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

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记者王烨捷

8月29日,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。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,在人工智能产品展览中,最受公众欢迎的非“AI+医疗”展区莫属。普通观众在这里感受将来如何看病,专业观众在这里寻找大健康领域未来的商机。

门急诊量超多怎么破?

“您好,根据您的情况,推荐胸痛科就诊。是否需要立即挂号?”在“AI应用场景”展区里的两台蛋型机器人,吸引了众多观众。

这是由上海奕诊智能公司推出的新型导诊系统。一名手捂胸口的“患者”坐到机器人跟前,机器语音便会指引他通过按钮输入相关信息。“胸痛持续多久了?”“请选择胸痛程度”“胸痛在哪些部位”……它可以实时采集患者血压、脉搏、体温、血氧饱和度、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数据,精准检伤分级。在患者完成“预问诊”后,机器人会自动建议分级、自动匹配相应科室,并直接为患者挂号。

智能导诊机器人,王烨捷/摄

据悉,这款产品目前已在年急诊量超过41万人次、日急诊挂号量超千人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试运行。

奕诊智能CEO戈家霖告诉记者,智能机器人还具有把急诊科护士、实习医生“秒变”专业医师的能力。一名通过120救护车送进医院的患者,过去通常需要多名医生和护士对其进行快速生命体征的检查。这种检查涵盖5~10项内容,医生进行测量,护士在一旁进行记录,仅5个项目做下来,就要耗时5分钟左右。

但智能机器人系统可以在40秒内完成对患者的全部生命体征检测,并在3分钟内完成检测报告和分级。遇到那些送入医院时神志清醒、尚可表达的患者,机器人会给护士提示6个问题,完成这6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后,智能机器人即可对患者进行自动分级。

“把急诊患者分成4级,一二级需要马上送入抢救室,三四级可以稍等。”戈家霖说,假设每天有1500个急诊患者就诊,以往的做法是大家排队就诊,痛楚大一些的可以走绿色通道,“谁更严重,谁更需要急救?其实说不太清楚。”

他举例,一个感冒发烧、症状很痛楚的患者,一般会被系统分到4级;而一个胸痛患者,则会被分到2级。“后者有猝死的可能,前者其实只是感冒症状。”戈家霖说,未来智能机器人还会被直接安装到120急救车上,“患者还在车上,采集到的数据已经到了医院急诊科。”

肿瘤医院里藏着“黑科技”

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展台,几台看似普通的电脑背后,却蕴含着医院管理、肿瘤治疗领域的“黑科技”。

复旦肿瘤医院是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肿瘤学科“大牛”。2017年,肿瘤医院的年门诊量约为130万人次;到了2018年年末,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45万人次,门诊日峰值更是达到了8300人次。为了缓解就诊压力,复旦肿瘤医院去年上线人工智能精准预约挂号系统。

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记者在展示现场看到,患者在挂专家号前,需将自己的检查报告上传,经系统识别后,符合就诊条件的人就能挂到相应的专家号。

“以头颈外科为例,此前门诊手术率在11%左右,也就是说,100个患者来看门诊,只有11个人需要手术。对外科医生,特别是专家来说,不少门诊号的资源是被浪费的。”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董枫介绍,智能系统上线后,外科的门诊患者手术率从11%提高到了66%,患者就诊更“精准”。

从2018年3月试点精准预约到2019年6月,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11个外科科室、83位医生,每周共计875个专家号接入精准预约功能。仅2019年上半年,该项智能服务就为超过11万患者提供服务,为超过1.6万名患者提供专家号源,解决了这些疑难患者的燃眉之急。

此外,新系统还能每天、每周、每月反映各科室的就诊情况。医院掌握这些数据后,可以第一时间调整各个科室的坐诊医生资源,“哪个专科患者特别多,可以实时调派医生过去。”
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如今就连读片、拍片、切片化验这些活儿的背后,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。


乳腺癌钼靶精准病灶测量。王烨捷/摄


    本文网址:http://www.afeijie.com/gulouqu/11367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